首页

少妇系列国产社区

时间:2025-05-23 13:21:53 作者:第八届中国(日照)新闻摄影周开幕 浏览量:21808

  中新网9月5日电 (记者 孙自法)全球知名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与吉林大学9月5日在长春签署“吉林大学考古学研究”丛书出版协议,该系列图书都将以开放获取(OA)形式出版,让全球读者可免费阅读和获取该校在考古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这是施普林格·自然在中国签署的首个校级开放获取图书战略合作项目,签约双方还一致同意在这一战略合作框架下继续探讨开放获取出版领域的进一步合作。

9月5日,施普林格·自然与吉林大学在长春签署“吉林大学考古学研究”丛书出版协议,双方代表签约后合影。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根据协议,“吉林大学考古学研究”丛书将由施普林格·自然旗下的施普林格出版,不设结束期限,由吉林大学长期支持该系列丛书持续出版东亚考古领域的高质量、高影响力研究成果。目前,该丛书首批4本著作选题已陆续完成同行评审。作为该系列的第一部图书,《中国东北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Archaeological Research on Cultures in Northeast China from the Xia to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预计于2024年3月出版,作者为吉林大学考古学院院长赵宾福教授。

  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大中华区总裁暨全球图书总裁汤恩平博士(Niels Peter Thomas)在签约仪式上说,20多年以来,施普林格·自然一直引领着开放获取转型,致力于出版经过同行评审的研究,并供所有人立刻和免费获取。“我们非常高兴携手吉林大学,通过这套考古学开放获取丛书的出版,帮助传播吉林大学在这一优势学科的最新研究,进一步推动该学科的发展,促进中外科研合作和文化交流”。

  吉林大学副校长蔡立东表示,希望合作双方未来继续打造“吉林大学—施普林格考古学系列丛书”项目品牌,提升吉大考古学科的国际影响力,拓展学科外译研究。

  据介绍,研究显示,开放获取图书的引用量是非开放获取图书的2倍多,下载量则高10倍以上,并且读者地域分布更多元,传播所及的国家比非开放获取图书多60%以上。

  施普林格·自然早在2012年就推出专门的开放获取图书出版计划,并于2022年实现出版2000部开放获取图书的里程碑。目前,施普林格·自然出版的专著、手册、参考书、丛书等大多数图书类型都支持以开放获取方式出版,开放获取图书章节下载量已超过2亿。(完)

【编辑:刘欢】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朝中社:韩国无人机“入侵平壤”?朝鲜公布最终侦察结果

近日,陕西西安。西安外事鼓乐团走上街头,演绎《上元乐》《破阵乐》等经典鼓乐曲。西安鼓乐兴起于隋唐时期,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西安外事鼓乐团演出的鼓乐曲结构严密、完整,吸纳了琵琶、古琴、二胡等中国古典乐器,展现了古都长安音乐的独特魅力,吸引过往民众驻足欣赏。(记者 党田野)

山西成立北欧华侨华人法律服务驿站

“建设国际航运补给服务体系”“提升高端航运服务功能”“建设高能级全球航运枢纽”是中国官方赋予临港新片区的重要制度创新任务。

英国外交大臣再度访美 将推动英美继续支持乌克兰

据报道,泽连斯基在访问哈尔科夫地区的前线部队后表示:“前线几个地区的局势极其困难,俄罗斯军队在这里集中了最大的后备力量。”

台湾“债务雪球”越滚越大 岛内舆论质疑民进党当局挥霍无度

在技术研发持续深入的同时,脑机接口在医疗、康养、工业安全、教育体育、智慧生活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长赵国光举例称,2023年10月24日,全球首例无线微创脑机接口临床试验在宣武医院展开,术后康复取得突破进展。例如,植入3个月后,该四肢瘫痪患者利用脑电活动驱动气动手套实现“意念喝水”。植入半年后,患者实现自主开盖喝水。

想补水却出现更多问题,面膜不能天天敷?

济南7月18日电 (吕妍)记者从山东省人民政府7月1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目前,该省共设立各类博士后科研平台超过1100家,其中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8家、科研工作站455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34家,实现全省16个设区市全覆盖、重点产业全覆盖和行业门类全覆盖。

相关资讯
【澳门回归25周年】澳门特区政府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回归后特区护照让澳门居民出境更方便

二是确立文化自信自强。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五千多年来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是理解过去的中国、现在的中国和未来的中国的文化基因。契合的是价值精神,但毕竟中华传统文化有它的缺陷和糟粕需要我们鉴别和分析。因此,对于其中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作为“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说汉语,同时,五千多年浓厚积淀的中华文明成就了中国特色,成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优秀文化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深厚滋养,体现在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融入法治建设、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就像木樨花、桂花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由制度到品格,再到精神信仰,最终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

热门资讯